爱游戏全站app登录入口
报价咨询:020-29038089
海尔科化塑料改性背后的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海尔科化塑料改性背后的故事

时间: 2024-05-01 13:53:20 |   作者: 产品中心

产品详情

  海尔科化总经理李文东(右)与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绿色设计研究所所长尹凤福(中)交流工作。

  在海尔科化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科化)生产车间的入口左侧,有一块特殊的区域,记载着关于塑料改性行业的古老故事。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几台锈迹斑驳的旧机器,但是它们见证了这20年发展的足迹。”关于旧机器的文字介绍,开头便充满感情。

  这是1987年6月生产的双螺杆混炼挤出机,1988年1月上岗。“这台设备很有纪念意义,我们从始至终没舍得扔。”海尔科化总经理李文东1990年工作时,这台设备已在服役。2009年光荣“下岗”时,这台“30机”工龄已达21年。

  “这台设备是对中国塑料改性行业贡献最大的设备。”李文东说,包括“八五”攻关项目9个车型、17个牌号的改性聚烯烃专用料,都是用它研究出来的。

  作为第一批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海尔科化公司在很多企业头疼的专利数量,以及高技术产品营销售卖收入两项认定指标面前,淡定自若。

  依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化学所与理化所)两个研究所的纯正科研血统,即使在生产机器的轰鸣声中发展,海尔科化技术研发型企业的核心不会改变。

  海尔科化公司由海尔集团公司、化学所、理化所合资共建,前身是1989年9月化学所所办企业北京普利高聚物材料开发中心。

  同年12月,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为当时国家计委首批试点的两个工程中心之一。另一家工程中心,如今早已不知所踪。

  1998年1月,化学所和海尔集团正式在京签约,合资共建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当年9月,海尔科化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成为首家转制为有限公司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随着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工程中心从2000年开始在行政上隶属于理化技术研究所。直到2009年7月前,转制后的海尔科化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研究所的技术源头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继续着快速发展的势头。

  2009年,理化所调整工程中心建设模式,工程中心与海尔科化成为不同的法人单位,研究单元与成果产业化平立运营。此时,海尔科化的现代化企业基因也和科研血统一样纯正。

  得益于化学所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地位和长年的技术积累,工程中心在国内最早开始研究塑料改性。1996年10月,工程中心国家“八五”聚烯烃汽车专用料项目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解决了汽车和家电行业的塑料改性专用料依赖进口的问题,并率先在工程塑料行业形成产业规模,起到了行业引领者的作用。

  项目涉及当时已经引进的奥迪、桑塔纳、富康、夏利、奥拓、依维柯、五十铃等9个车型,共17个牌号汽车用工程塑料的国产化。记者在海尔科化公司展厅里看到,采用这一技术的产品包括汽车内室的储物盒,外室的保险杠、轮罩、底盘护板等诸多部件。

  1998年海尔科化公司成立后,发展加速。“九五”期间,主要研究抗菌材料。从成果产业化,到发起成立行业协会、牵头起草行业标准、推动国家标准的建立,海尔科化开创并引领了一个行业。

  1998年11月27日,海尔集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在行业内率先推出系列抗菌家电。这一技术成功产业化,也使得海尔科化载誉一身。抗菌母料及其在家电中的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十五”期间,在时任海尔科化副董事长严庆的带领下,海尔科化公司自主开发PBS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十五”与“十一五”期间,海尔科化公司再次引领我国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的发展方向。

  “简而言之,海尔科化每五年实现一次大创新,跨进一个新行业。”李文东说。

  2012年,海尔科化在国内率先提出“家电清洁护理”新概念,开始着力开发家电清洗护理系列产品,开创新领域。具有主动吸附功能的冰箱除味剂、热水器除垢剂、洗衣机专用桶洗剂等专利产品相继诞生。目前仅直供海尔,洗衣机桶洗剂的产量就达每月10万套。

  “我们将第四次引领行业发展。”海尔科化公司致力于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推动甚至引领行业发展。

  作为企业,必然受到大环境影响。财政收入和央企利润增长超过GDP增速,直接反映了中小企业的举步维艰。而且,由于整体制造业在爬坡转折点,“大家都会觉得很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尔科化公司一直处在上升期,预计今年出售的收益将达到8000万元。

  8000万元的年销售收入,放在中关村上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有些微不足道。但是,海尔科化公司却成为北京市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的常务理事单位。李文东认为,这证明了“海尔科化模式”的影响力。

  2007年,《“海尔科化模式”的构建与运行产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荣获北京市第22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当时在业内有一定显示度。

  在每一次成功合作的鲜花与掌声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强强联合”。然而海尔科化公司的成功则被定义为“弱弱联合”,即产研双方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弱点,通过合作取长补短。

  直到今天,技术与资本的结合中仍然是无数老生常谈的抱怨和相互指责,由此也更体现了“海尔科化模式”的价值所在企业和研究所之间,以资产为纽带形成一个共同经营的产业化平台。

  海尔集团作为控股股东,对海尔科化公司的定位不追求产量多少,而是希望其不断研发新的技术成果来推动家电行业发展,解决行业问题;国家工程中心的目标和定位,也是不断推出适应市场的成熟、成套的工业化产品,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推动行业发展。

  有理化所和化学所两个研究所的上游研发技术力量作为技术依托,有海尔集团成熟的市场渠道支撑,海尔科化公司和同类企业相比,具有不能够比拟的竞争优势。

  如今,依托研究所加强上游技术探讨研究,海尔科化公司进一步拓展产业化领域,不断尝试与别的企业建立产业化平台做试验和转化,目前已在浙江、安徽等地展开合作。